上一版/ 01 版: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石河子:“生态底色”越擦越亮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10月31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穿越70年的峥嵘岁月,天山脚下的这座戈壁明珠、军垦名城在兵团人一代代的艰苦奋斗中,从无到有,从蹒跚起步到昂扬奋进,从戈壁荒滩到花园城市,从“边疆小城”到习近平总书记盛赞的“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今天的八师石河子市,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可谓百业兴旺、生机勃勃。随着经济的发展,面对逐渐累积显现的环境问题,全社会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也融入到经济社会生活的主战场、大舞台。
  “空气好了,心情也舒畅。”
  “从这个位置起飞,用无人机可以拍到蘑菇湖附近的天鹅。”
  ……
  近几年,石河子市民真切体会着家乡的变化。
  近年,八师石河子市立足自身实际,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探索“双碳”目标下实现能源和产业“双线”绿色转型升级新模式为抓手,以“大力推动区域绿色清洁能源替代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光伏发电和供电体系建设为突破,优化产业、能源结构;以公转铁为着力点,统筹“油、路、车、企”治理,提高清洁运输比例;以散煤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整治为重点,强化面源污染治理。
  目前,师市已建成光伏发电装机规模182兆瓦,开工建设天富150团100兆瓦“林光互补”和133、134团400兆瓦“草光互补”、中新建石玛兵地融合3吉瓦光伏等项目。建成铁路专用线里程76.5公里,总体运力每年达到4100万吨,替代汽运车辆每年50万辆次,预计节约企业物流成本约4亿元,完成8869户居民和319座农业设施大棚清洁取暖改造任务,实现市域散煤清零。
  为蓝天常在,八师石河子市坚持源头防治、综合施策,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细颗粒物(PM2.5)治理为主线,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打出政策、法治、市场、科技的“组合拳”——常态化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加大道路扬尘污染管控力度、强化燃煤污染防治、加大清洁能源改造、严格治理工业企业污染,持续优化能源、产业、运输、用地结构,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
  2024年1至9月,石河子市优良天数231天,同比增加28天,重污染天数20天,同比减少13天;PM2.5浓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减少11微克/立方米;综合指数3.89,同比下降14.69%,改善幅度在全国339个城市中排第13名。
  为碧水长流,八师石河子市坚持把蘑菇湖水库治理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明确了“截污控源、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的治理思路,自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来,先后投资约12亿元开展蘑菇湖水库水污染综合治理。师市先后召开4次党委常委会,2次行政常务会安排部署水库系统治污工作,严格落实落细河(湖)长制,师团连三级累计巡河2254次,巡查11775公里。高位统筹推动区域内水环境综合治理,降低污染负荷,采取生态修复、生物治理等措施,做好“水文章”。
  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23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石河子市蘑菇湖水库水质改善率33.65%,在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排名全国第一,全年水质稳定达到V类以上标准,提前完成消除劣V类目标。2024年1-9月水质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改善,总磷浓度0.12mg/L,较去年同期(总磷0.19毫克/升)下降36.8%,消劣成果持续巩固。
  为家园更美,从张仲瀚提出把石河子建成花园城市、陶峙岳亲手写下石河子最早的《护绿公约》,奠定了这座城市的主旋律——绿色,兵团儿女开启了“戈壁滩上建花园”的壮丽蓝图,筑造了城市绿色的骨架,石河子市绿化覆盖率达42%,被联合国评为“人居环境改善良好城市”。建设美丽市区的同时,宜居宜业美丽连队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为奋力推进美丽师市建设筑牢生态屏障!”八师石河子市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不断探索,逐渐走出了一条统筹协调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2+2+5”定位定向,聚焦“1+4+4+6”经济高质量发展布局,八师石河子市将继续切实履行生态卫士职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将“生态底色”越擦越亮,执笔绘出师市一幅幅生态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据团炬客户端 李瑞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