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野地的瓜
□高永明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4年07月10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很多人羡慕新疆下野地人,因为下野地的西瓜太有名了,听着就让人流口水。其实,生活在下野地的人们,一年四季里不光能尽情地享用西瓜,还可以吃上那令人垂涎的甜瓜、南瓜、丝瓜、冬瓜、苦瓜、瓠子瓜甚至打瓜……它们都会趁着季节、带着自身特有的味道,争先恐后地跳进农场人的生活。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我“上山下乡”被分配到农七师下野地五场(今133团)工作。炎热的夏天到来后,就开始享受那一波一波的瓜果。
葫芦瓜绽放大黄花,自向人间荐物华。灿灿金光彰富裕,欣逢好事贡番瓜。那时候,农场职工群众吃了整整一冬天的苞谷糊糊和咸菜,每年夏季,首先喜不自胜地迎来的就是绿莹莹、脆生生的炒葫芦瓜。大家喜滋滋地奔向大伙房,盛一碗素炒葫芦瓜,用一份久违的美味迎接农场的夏天。
记得是一个星期天,我自告奋勇请求炊事班长带我去生产队菜地,帮助他们给大伙房摘菜。满眼菜地里一畦一畦茂盛的、绿油油的蔬菜,最多的就是开着金黄色的花朵,一个个大小不一、嫩绿水灵的葫芦瓜纽儿,从绿叶里伸头缩脑,仿佛在向我们问好。
北疆的夏天比内地来得要晚一些,下野地的夏天要到六月下旬才姗姗来迟。13队的瓜田里,西瓜此时才开出星星点点黄澄澄的小花,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人闻着就感觉清新无比。等小花儿凋零后,有丰富种瓜经验的老周,就及时给西瓜追肥浇水。这时,瓜秧上那原本特别小的西瓜纽儿便越长越大。二十多天后,那滚瓜溜圆的西瓜就从枝叶里钻出来了,它炫耀地躺在瓜畦枝蔓里。阳光给西瓜化上绿色的妆容,花纹绽开一段时间后,浓绿色的西瓜就成熟了。
在我的意识里,下野地的西瓜是咕噜噜滚进夏天的。圆滚滚,光溜溜,在瓜田滚几个清风日头,“兵乓球”就变成“大篮球”。那时候,农场人吃西瓜,很少一个一个地买,都是一麻袋一麻袋地往家搬。我跟下野地老职工学会了吃西瓜的新方法,每次吃西瓜都是一切两半,用铁勺子挖着吃,半个凉爽的西瓜鲜艳通红,沙沙的甜甜的。有时,我会在甘美沙甜的西瓜瓤里泡上一个白面馒头,吃得满嘴甜汁,吃得一心一意,才感觉对得起西瓜对我的那份慷慨。
每年夏天,总会看见一辆辆装满下野地西瓜的大卡车进了城,那“下野地西瓜”的招牌一挂,商贩们总是感觉很有气势,摊位前人气旺旺。记得有一回在乌鲁木齐街边,看见几个少女在一个挂着“下野地西瓜”的摊位前吃西瓜,即使糊得满脸汁水,仍然兴奋得嘻嘻哈哈,全然没有了少女的矜持。仔细想来,这就是下野地西瓜的魅力。不管怎么样吧,美味入口,心里一定会升腾一种满足感。吃西瓜,如同回忆青春,味觉里有凉爽清澈的甜,也有回味无穷的润。
1977年,我在团场驻村工作队工作时,和种菜班的职工一起在田间劳作,几个筐子里刚摘下来的黄瓜碧绿碧绿的。黄瓜身上长满了硬硬的小刺,感觉非常新鲜。
种菜班的职工很是勤劳。他们给所有的黄瓜都搭了架子,碧绿的黄瓜叶子下,大大小小的黄瓜挂在枝蔓上,躲躲藏藏地像调皮的小孩,总是藏在人们最不容易发现的地方。我按照老职工教给的办法,轻轻地翻开绿叶,终于摘下几条已经长大的黄瓜。
休息间隙,汪班长让大家每人吃一根黄瓜。他告诉我说,黄瓜没有长成时吃起来稍微有点涩,味道微苦。当黄瓜长大成熟时,就变得有点甜了,连它的“尾巴”都发甜。
那时候,连队炊事班从菜地拉回了黄瓜,每餐几乎千篇一律都是凉拌黄瓜。师傅们把黄瓜洗净,切去两头,用刀一拍,大盆里放上食盐、酱油、五香粉,有条件的再放上剁碎的大蒜,或者几大勺辣椒油,这就是职工食堂里一道很不错的菜肴。
1977年麦收时节,正是连队菜地黄瓜大量成熟的时候。连续几天,炊事班负责给在联合收割机上工作的师傅送饭,每餐饭里,总有一大盘凉拌黄瓜,或者黄瓜炒鸡蛋。那时候,农场职工生活还不富裕,就觉得能吃上黄瓜炒鸡蛋,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时年四十出头的6队女职工宋玉兰,年年在自家菜园里种黄瓜,她一家人都喜欢吃黄瓜。宋玉兰迷恋黄瓜清新、爽口、淡甜的味道。她很随意地摘一根嫩黄瓜,轻轻地擦擦,“咔哧、咔哧”在嘴里嚼着,像朗诵诗歌似地对我说,夏日的黄瓜,就像沙漠里一汪清泉,生吃脆爽,凉拌清美,炒熟品尝,清甘劲道,是难得的美味。用老黄瓜去皮炒西红柿鸡蛋,整个家里都会荡漾着黄瓜的清香。
1978年秋天,棉花收获季节。团场开展万人拾花大会战。所有的职工和家属,男女老少甚至中小学生,人人都有拾花任务,个个参加拾花劳动。由于各个连队都掀起了拾花劳动热潮,劳动力相对集中,吃饭问题给连队大伙房带来了巨大压力。而这时候,满园恰到好处地成熟的大冬瓜、大南瓜,出色地担当起大伙房饭锅里的主角。
说起下野地的南瓜,又大又面,吃起来还有点甜甜的味道,赛过红薯的面,超越土豆的甘。7连炊事班班长姓于,四十多岁,老家是山东曹县的。于班长当了十几年炊事员,做得一手好菜。拾花劳动紧张阶段,炊事班每天要承担近千个拾花劳力的伙食供应。既要让大家吃饱,又要想办法让同志们吃好。老于请示司务长,杀了好几头炊事班养的大肥猪,又带人从菜地拉回几大车南瓜、冬瓜、老葫芦瓜。炊事班变着花样给地里拾花的职工、学生做排骨烧南瓜、红烧肉炖南瓜、南瓜葫芦瓜酥肉汤、冬瓜豆腐汤,确保拾花劳力个个吃得饱、吃得好。其实,只有老于心里明白,是连队菜地里丰收的南瓜、冬瓜、葫芦瓜,帮他解决了众多人吃饭的难题。
19队司务长谯长喜擅长精打细算。他安排连队大伙房早上熬煮苞谷糊糊时,剁些老南瓜放进糊糊里,这样既可以节约粮食,又给糊糊增加了淡淡的甜味。有一年中秋节,连队正在组织拾花劳动竞赛,要求司务长老谯在中秋节晚上无论如何要弄几个像样的“硬菜”,让辛苦劳作的职工在中秋节晚上吃个团圆饭。老谯和炊事班的同事们一起绞尽脑汁,弄了红烧肉、大盘鸡等几个菜后,又别出心裁地把十来个大南瓜对半儿剖开,挖出瓜瓤儿,再把剁好的皮芽子肉馅放进南瓜里,上大笼蒸。南瓜肉蒸熟了,撒一撮葱花,淋一点香油。晚上,南瓜蒸肉上桌的时候,金黄黄、油汪汪、香喷喷的南瓜蒸肉,美观大气,如刚敲开壳的大椰子,色香味俱全,连长惊喜万分地品上一口,香香的、糯糯的,大声夸奖老谯这菜能上大会堂。
后来,不知是谁透露了消息,南瓜蒸肉这道美味,瞬间在各单位食堂和职工家庭餐桌上推广开来。
在下野地生活的几十年里,我也爱上了苦瓜。苦瓜苦口苦心苦肠胃,五脏六腑里的污浊,好似也被苦味涤荡干净。苦瓜又称为凉瓜,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以及矿物质,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可起到减肥瘦身、美容及通便等作用。后来听老职工说,苦瓜中所含有的皂苷,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作用。夏季,取优质苦瓜两根,去除头尾,囫囵切寸段,掏空内瓤,塞入肉糜,清蒸十余分钟。肉香瓜香相融合,又美味,又去火。
当然,岁月长河里,还常吃丝瓜、冬瓜,每一样瓜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丝瓜汤、丝瓜羹里,那滋味有别样的清鲜醇美。而如面袋一样大的冬瓜收获后,职工家庭或清炒或煮汤,或裹面油炸,花样百出,绝对满足了舌尖和肠胃。其实,不论什么瓜,下野地人都精心烹调,犹如品尝山珍海鲜、大鱼大肉中的一口清新,爽爽滑滑,开胃开心。
一别下野地多年,如今物资极大丰富,兵团职工群众的生活丰富多彩,超市里集市上,各种来自天南地北的瓜果应有尽有,但我的舌尖上好似还留有下野地各种瓜的味道,虽然瓜味各异,但是相同的是一片冰洁玉心。甜也好,苦也好,酸甜苦辣的瓜都长久地滋润着我们热爱兵团这片土地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