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见证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历史印迹

路的变迁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6月07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陈玉民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出生于143团1连的一个普通农工家庭。1连位于天山脚下,距离连部有3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偏远。在儿时的记忆里,团场、连队的路就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那时兵团连队道路的真实写照。干部群众骑自行车或者坐班车外出办事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太颠簸。父辈们就是在这样的土路上奔忙了几十年,他们做梦都想走上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年夏天,天下着暴雨,我骑自行车去上学,路上经过一个水洼地时,一不小心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右臂红肿,过了半个月才养好伤。那时,我是多么盼望家乡能铺上柏油路啊。直到20年后,这一梦想终于实现了。
  2004年初,兵团交通局在八师143团、二师29团、六师103团和十二师部分团场开展农牧团场客运公交化试点。这项造福兵团职工群众的民心工程就是要使基层连队的职工告别泥土路,把柏油路铺到家门口,一出门就能坐上准点出发的班车。得到这一好消息,家住偏远连队的居民,别提有多高兴啦。
  那一年,经过大半年的紧张施工,143团26个农业连队全部建成了柏油路,成为全兵团第一个实现公路连连通的团场,全团通连公路总里程达93公里。在通连公路沿线连队,还建起了三个交通客运简易站,以及17个交通客运招呼站。连队职工群众到团部或石河子市办事,再也不用担心路况差受颠簸了。
  如今,垦区公路网四通八达,团场连队的路像城市里一样宽阔平坦,家庭小轿车已经普及,今天职工群众早已过上了老一辈军垦人所期盼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