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经济要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打出组合拳 治理全覆盖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4月10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上接一版)
  自治区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了“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整治有关工作,要求聚焦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强力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抓实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重点行业深度治理、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等重点工作。
  高规格成立自治区、兵团“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工作协调小组,由自治区党委副书记任组长,自治区副主席和兵团副政委任副组长,综合协调兵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区域同防同治,明确调度对象、调度方式、督导督办、信息公开、跟踪问责等具体内容。
  研究制定《“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2023年行动方案》,明确“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年度目标、任务、措施,确定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细化重点任务,形成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
  启动开展“乌—昌—石”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协作平台合作,组建自治区大气环境整治工作综合协调议事机构,要求相关州市、师市组建相应机构,实现兵地协同、上下协同调度督办工作机制,切实夯实工作平台。
  在抓好顶层设计、搭建组织机构、理顺工作机制、优化专家团队、夯实工作平台、明确各方职责的同时,自治区大力提升科学精准监管水平,完善区域网格化环境监测体系,推进大气环境精细化监管平台建设,完善涉气企业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和污染源智能视频监控,全面提升区域环境监管信息化水平。
  3月28日,记者在昌吉州网格化精准监测平台上看到,电子屏幕上各种颜色的闪烁点正在实时显示着昌吉州全境内的空气质量情况。“不同颜色分别代表不同污染源在空气中的情况,一旦某一区域某种污染物含量增高,平台就会立即发出警报。”昌吉州大气污染防治指挥中心主任魏雪峰介绍。
  除了网格化精准监测平台,昌吉州还建成污染源在线监管平台,联入火电、钢铁、水泥、有色金属冶炼、平板玻璃、造纸、污水处理厂等重点行业企业130家,共计安装730套在线监测设备,全州布设空气自动监测站18套、网格化监测微型站385套、微型气象站14套。“2023年,在原有18套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基础上,实施了21个加密站点建设。目前全州已建成由空气自动站、网格化微站、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气象数据、高空瞭望、车载式移动监测等系统组成的环境空气质量大数据分析平台。”魏雪峰说。
  “如今,自治区重污染天气预警平台已经建成,可以实现7天预测预报能力。天山北坡重点区域76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加密站点正在积极建设中。”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哈尔肯·哈布德克里木介绍。
科学治污
一企一策对症下药

  2022年,生态环境部针对天山北坡城市群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对策建议研究,其报告指出,“乌—昌—石”区域以高能耗、高排放为主的重工业占比超过八成,重点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占区域总排放量的74%、42%、68%和3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贡献率始终处于高位,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是影响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同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也各有不同,鉴于此,重点行业企业制定污染治理减排‘一企一策’方案势在必行。”哈尔肯说。
  3月26日,在位于阜康市的新疆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净化车间,工作人员正在例行开展烟气排放数据在线监测和净化系统设备维护工作。
  “我们净化车间采用了最新的半干法脱硫工艺,实现了烟气24小时在线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源所有排放指标均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天龙矿业安环总工赵荣银介绍。
  天龙矿业以电解铝为主导产业,2023年,根据自治区要求,公司制定“一企一策”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方案,投入1.89亿元进行环保技术攻关,企业全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024.78吨。
  本着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原则,自治区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施策,不搞“一刀切”,制定实施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在100吨以上企业“一企一策”污染治理方案,选择成熟稳定的高效废气治理技术,明确污染减排目标、治理举措、完成时限,深挖工业行业减排潜力,确保在冬季采暖期减排成效,降低重污染天气发生频次。
  乌鲁木齐市共筛查确定了21家重点工业企业,督促相关企业按照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2022年下降50%的目标制定方案。
  昌吉州大力推动“一企一策”提标治理,从29家污染物排放100吨以上重点企业,扩增到“乌—昌—石”区域66家,占昌吉州“乌—昌—石”区域工业企业4项污染物排放量的94.8%。
  2023年,自治区共指导帮扶135家重点企业开展“一企一策”大气污染治理,累计完成投资67亿元,833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完成831个,实现了既定的减排目标。
      (据新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