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综合新闻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石河子大学持续推广棉花秸秆微贮饲料化利用技术

秸秆变饲料 产量创新高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3月05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石河子讯 通讯员刘芊报道 2月27日,来自石河子大学饲草料综合利用团队的专家在博乐市贝林哈日莫墩乡的养殖户家里忙碌着,这里制作的棉花秸秆微贮饲料将正式开窖,专家们现场指导养殖户正确使用饲料,并对饲料进行抽样检测。
  截至2023年,石河子大学饲草料综合利用团队在全疆布局了57个示范点,示范推广棉花秸秆微贮饲料化利用技术,去年年底共制作微贮饲料9.5万吨,创历年新高。经过一个冬天的发酵,这一批棉花秸秆微贮饲料将于近期陆续开窖。
  棉花秸秆微贮饲料化利用技术是以棉秆为主要原料,与甜菜水丝、葡萄皮渣、枣渣等配料混合,再配合使用棉秆微贮专用菌和发酵辅料,经过窖池或裹包形式发酵后形成的饲料。其中有害物质游离棉酚的含量远低于国家饲料卫生标准,营养指标优于大多数饲草,而成品价格却远低于种植饲草,可节约养殖成本20%以上。
  新疆种植棉花约3700万亩,可产秸秆740万吨。石河子大学饲草料综合利用团队根据新疆棉花秸秆充足易得的优势,历时13年研究试验,研发出棉花秸秆微贮专用复合菌种、发酵辅料和生产工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也是国内棉秆饲料化利用唯一实现量产的技术。2018年至今,该技术在全疆各地示范推广达25万吨,有效解决了饲草短缺的瓶颈,降低了成本,有助于推广舍饲圈养,进而缓解草场超载放牧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成为促进农业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近3年来,团队为广大农牧民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5000万元。
  玛纳斯县金牧盛禾草畜联营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是第3年制作使用棉秆微贮饲料了,预计3月中旬将有1.2万吨饲料开窖。石河子大学饲草料综合利用团队从棉花秸秆收割、窖池消毒、饲料搅拌、封窖、发酵程度监测等方面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全过程培训指导。该合作社负责人高明说:“棉秆微贮饲料化利用技术铺开以后,养殖户反馈非常好,真正帮他们实现了增收。现在已经有不少养殖户主动找到我们,要求学习这项技术。”
  石河子大学饲草料综合利用团队负责人孙新文介绍,在棉花秸秆微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团队已形成成熟的玉米秸秆微贮及西红柿酱渣、啤酒糟、果渣、葵花秆、芦苇秸秆等其他农业废弃物微生物发酵饲料化利用工艺。“我们将持续优化工艺技术,加大成果转化应用力度,进一步向基层农牧民推广,真正实现让棉花再开一朵‘饲料之花’,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孙新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