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理论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全面贯彻师市党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 推动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师市党委党校 尹志文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4年03月04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不久,师市党委九届七次全会召开,对师市2024年全年工作目标、重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会议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着力抓好投资消费,打造“兵团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支撑,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现阶段,师市高质量发展面临环境容量和能耗能评指标制约以及天山北坡乌昌石大气污染防治压力,大力推动区域绿色清洁能源替代,可再生能源利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安全利用、深挖传统主导产业节能减排潜力等,能够有效助力师市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实现能源和产业“双线”绿色转型发展,全力建设“兵团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为全国能源高载能产业蹚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着力抓好科技创新,打造“兵团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科技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根据商务部2022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在217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综合发展水平西部地区排名第9位,创历史新高。近年来,师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能力;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长效机制,保障企业创新活力,建立多元化激励机制,提高科技创新积极性;营造自主创新的社会文化,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兵团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有力提升了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新疆现代农业引领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如今,师市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已经打通农业产业生产上下游,逐步形成了产业链。截至2022年底,师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69家,农业产品化龙头企业22家,各级示范合作社67家,打造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军垦1949”,17家93个产品入选产品名录,农业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科技设备和种植技术整装上阵,服务农业、带动农户,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力推动新疆现代农业建设。
  着力做好“引进来、走出去”,打造“兵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先行区”。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如今,师市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发掘外向型经济发展新契机,发挥西部桥头堡作用,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国际合作区”为抓手,加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建设,进一步加快企业产品的进出口,构建新体制、形成新格局、培育新模式,着力做好“引进来、走出去”,拓展开放渠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兵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先行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着力构建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打造“现代军垦名城”。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八师石河子市考察时指出,“要打造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师市始终牢记殷殷嘱托,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不断发力,努力构建城乡和谐的田园式家园,打造“现代军垦名城”。如今,石河子整座城市到处是绿,到处是园林景观,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市民们既能享受城市生产生活便利,又能体验乡村优美环境的生态;在田园城市建设中,突出城市的服务性、便民性、特色化和烟火气,连队有力有序推广“千万工程”,改水改厕、道路硬化、农房改造等,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建设;在城市改造中,注重保留、凸显“现代军垦名城”的红色印记,积极挖掘红色旅游产品,培育文创旅游品牌;打造“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职工”的模式,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促进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展望未来,师市将坚持系统施策、重点发力,稳步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布局落地落实,更好发挥兵团经济高质量发展“火车头”作用,当好“兵团精神传承地,兵团实力展示地”,在建设美丽新疆、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和把兵团建设得更强大更繁荣中贡献更大力量、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