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 版:文化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用光影记录生灵万物之美

融媒体中心记者 魏荣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12月26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杨银学:
  12月19日下午,“摄影达人”杨银学正在家中整理刚拍摄到的水鸟照片。在3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杨银学用镜头记录着生灵万物之美,见证着石河子生态改善候鸟归来的变迁。
  “你看这张照片,这是2017年拍摄的,当时,蘑菇湖整个湖面几乎看不到水鸟的踪迹,附近的湿地只有黑、黄相间的景象,看着就像一幅油彩画。”
  在多年的摄影生涯中,杨银学逐渐从最初的人像摄影向自然生态摄影转变。说起如何与摄影结缘,杨银学感触万千。
  1972年10月,正在新疆军区某部服役的杨银学无意间接触到部队宣传干事的相机,从一开始的好奇到细心琢磨,杨银学很快掌握了摄影入门技巧,从此一发不可收拾。1980年5月,退役后的杨银学进入石河子纺织厂医院影像科工作,他用微薄的工资购买了一台海鸥120相机,闲暇时到处给人照相,成了朋友圈中的摄影师。
  “因为有着扎实的影像功底,从拍摄、冲洗底片我还算得心应手,但深层次的一些理论与实践却没有经过专业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自己的不足。”
  随着国家生态环境战略的逐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深入到越来越多的人心中。2016年,杨银学退休后,愈发迷恋摄影。
  “作为一名摄影人,有必要为国家生态环境战略做点什么。于是,我就想用手中的相机把身边生态环境的变化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知晓。”基于这个想法,杨银学开始接触石河子摄影业内人士,积极向他们请教、取经。
  从拍摄城市小区绿地增多、居民生活环境改善入手,杨银学开始涉足生态摄影,小区里的小鸟、花坛、居民玩耍休憩,都成为他拍摄的内容。为了让自己更快入行,成为专业摄影师,当时只有3000多元退休工资的杨银学花费了近两万元购置了尼康D750专业相机。
  “专业摄影是一门烧钱的艺术,我工资收入的一多半都花到这上面了。尽管生活压力很大,但看到自己拍摄到的好图片,心中非常开心满足,这就是痛并快乐着。”杨银学说。
  为了购置摄影设备,退休后的杨银学又被返聘到纺织厂医院继续上班。
  近年来,无人机摄影在摄影圈内流行,已年过花甲的杨银学花费两万多元购置了大疆专业无人机。有了先进设备的加持,杨银学不再满足拍摄城市的生态风光。从此,石河子南山、蘑菇湖、千泉湖、北湖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在最佳拍摄季节时,我几乎每周都去拍日落,经常拍到天黑才回来(见图①)。”杨银学说。
  圈内人常讲,生态摄影苦字当头。顶风冒雪、攀岩走壁是生态摄影师的日常,对于他们来说,光线就是作品的生命线。为了获取最佳拍摄效果,杨银学经常赶在日出前的几个小时出发前往目的地。
  “像我们经常凌晨三四点出门去拍摄地,为了拍摄到最好的镜头,有时候冬天裹着被子住在车里,天气冷时,被子都冻得硬邦邦的。”
  2021年夏季,杨银学和伙伴在南山牧场(见图⑦)迎着朝阳拍摄牧民草场,受光线阻碍,无人机越飞越远,最终接收信号中断跌落山崖。
  “当时我心疼坏了,这可是我省吃俭用买的啊。无人机掉落后,我爬了几座山梁,直到下午五六点,在一簇野刺梅上找到了它。当时,我的眼泪都出来了。”
  为了拍好石河子周边水域的生态变迁,杨银学经常操作无人机沿着湿地水面飞行,这也导致危险系数增加。3年时间里,无人机多次跌落,多次返厂维修。
  2022年,杨银学有一次在千泉湖拍摄水鸟时,无人机被芦苇秆挡了一下,直接掉了下去。“密不透风的芦苇荡,很多地方无法穿行,我就拿根木棍把芦苇压倒,踩着芦苇在湿地里一路前行(见图②)。经过三四个小时的艰难跋涉,无人机失而复得。当时,同行的人都劝我放弃,说湿地到处都是沼泽,太危险了。但我想着无人机里还有许多辛苦拍摄的照片,丢掉太可惜了。”杨银学说。
  在杨银学的镜头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天鹅、世界濒危鸟类卷羽鹈鹕等100多种鸟类都是常客。30多年的摄影经历,杨银学见证了石河子蘑菇湖由“黑”变“绿”,生态环境改善鸟归来的变迁。
  “环境好不好,鸟儿最知道。野生动物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石河子周边水域的生态好坏,就看迁徙来这里栖息的候鸟多不多?最近3年,来这里的鸟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说明周围环境在逐步改善,生态系统在不断完善,也反映了政府对环保加大了管理力度和整治决心。”
  光阴转瞬,从一个摄影“菜鸟”到生态“摄影达人”,69岁的杨银学一路走来。
  “每当收获一张佳作,我总是激动不已,成就感满满。参加一些摄影大赛,也让我非常有幸福感。我会用镜头继续记录生活中美好的经历,让我尽情享受摄影带来的快乐。”
  2021年,杨银学以蘑菇湖生态变化为题材拍摄的作品《家园》获兵团第十五届摄影艺术展创意类金奖。摄影作品《天鹅家园》(组照)荣获兵团首届无人机航拍摄影大赛银奖。
  “摄影不仅可以留住那短暂而又美好的记忆,更可以让我永远保持健康的心态一路前行。我是幸运的,用镜头定格了美好的瞬间。直到现在,我依然爱着大自然赋予的光影世界,每每遇到心旷神怡的天气,就有一种说走就走的心动。”
  虽年岁渐长,杨银学却乐在其中。他用自己的镜头记录着石河子的美丽瞬间,见证着石河子的生态变化,更见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生根发芽。
  30多年来,杨银学积累了数以万计的照片和历史影像资料,这些朴实无华的老照片和视频成为定格时代记忆的最好见证。
  图③为2019年4月6日的蘑菇湖景象。
  图④为2023年世界濒危鸟类卷羽鹈鹕来到蘑菇湖。

  图⑤为近三年,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石河子周边水域和湿地吸引了很多候鸟前来栖息。

  图⑥为杨银学获兵团第十五届摄影艺术展创意类金奖的作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