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两会专题报道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关于进一步推进师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建议

九三石河子市委会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3年01月09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近年来,师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对师市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的支撑能力,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不足,基础差、底子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发挥明显不足。二是科技创新环境和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三是科技创新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强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科研投入中的引导作用
  要把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切实摆在党委、政府的重要位置,把提升创新能力作为师市“十四五”规划的着眼点,把政府制定的自上而下的创新计划转化为现实。对科技创新工作要跳出一般社会事业的思维定势,摆上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规划引领,坚持“四个面向”,高起点、高标准组织编制师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抓好中长期和“十四五”科技规划的组织实施、落地落实。要提升政策效能,更好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创新红利。
  建议师市政府将科技工作的管理体制、考核体系从社会事业的口子中分离出来,与经济建设融为一体,以促使师市各级党政领导更加注重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师市政府要以科技创新统领“工业兴市”和“园区强市”的发展战略,在实施经济工作的宏观决策与指导中,坚持做到“四个突出”:即,在项目推进中,要突出开发高科技含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园区建设中,要突出以发展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技改投入中,要突出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在招商引资中,要突出科技招商、把招商引资与招商引智结合起来,重点引进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
  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
  投入不足是师市科技创新面临的最大短板。2021年安排师市科技计划项目34项,资金支持1500万元,科技支出经费占财政支出0.027%(2020年师市GDP为552.2亿)。把财政科技资金支出列入预算保障重点,确保师市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稳定、增长快速。建议师市政府加大科技投入,保证重点科技项目、重大改革措施、重大政策落地。要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建立师市财政科技支出稳定增长机制,提高财政科技支出用于研发活动的比例。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推动形成企业家敢于在创新领域投入的政策导向,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研投入体系。完善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制度,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营造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打造有利于科技创新和研究开发的营商环境。以科研项目带动研发投入增长。将研发经费投入情况和研发统计报表报送情况作为规上企业申请各类项目、后补助资金、研发平台的前置条件,各类财政扶持资金优先支持研发投入强度大的申报单位。
  三、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师市人才引进和培育工程。加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科技特派员、骨干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培养和资助力度,强化创新团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支撑作用。推进重点产业人才融合,推动人才引领产业发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和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兼职或在职创办企业,建立完善科研人员挂职、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离岗创新创业制度,探索人才管理模式和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增强人才保障能力。完善创业资助、科研扶持、安家落户等政策,推动人才园建设,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家。鼓励企业领建和完善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有机衔接,加大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力度。深化企业与国内外特别是援疆省市科研机构、高校的科技交流合作,推动共性、关键、前沿技术联合攻关,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五、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顺应师市深化改革新形势新要求,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健全奖补结合的资金支持机制。建设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兵团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机制。发挥绩效评价结果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促进人才、技术、经费等资源高效配置,释放科技创新原动力。加快完善科技投入持续增长机制,发展完善科技金融,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持续支持各类科研机构建设,集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优化平台系统布局,建设涵盖科研仪器、科研设施、科学数据、科技文献、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体系。落实和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促进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有机衔接。健全以价值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完善奖励激励制度,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科技援疆人才和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的奖励力度。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持续推进新疆农垦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改革,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发言人:韩卫民 十一届市政协委员,九三石河子市委会副主委,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林学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