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民进石河子市委会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3年01月09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一、师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2022年的全国两会将“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兵团新型工业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到2025年,兵团要培育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200家。在此背景下,师市着力构建优质企业培育体系,引导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深度融合,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机制,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研发机构、共用研发设备、共享科研成果;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抢抓碳基、硅基、铝基、医药健康、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等产业发展机遇,加大创新力度,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进一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师市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也作出了一定成绩,已累计培育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企业入选兵团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但与师市经济指标增幅及经济质量状态在全兵团的领先地位相比,师市“专精特新”企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相匹配,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影响师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对国家政策导向把握不足。2018年工信部就提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目标,但没有引起师市中小企业的重视,没能及时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没有跟上国家“专精特新”产业发展步伐。不少企业经营困难、发展停滞,加之企业间担保债务链的拖累,一些原本有很大机会进入“专精特新”行列的企业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二)相关部门支持力度不足。自国家提出发展“专精特新”企业以来,师市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并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内地相比,支持力度仍显不足。
(三)企业人才引进和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受认识水平、管理水平和资金不足等条件制约,存在人才匮乏、研发投入有限、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等问题,致使企业进入不了“专精特新”企业行列。
三、建议
(一)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充分认识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对促进师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多措并举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工作。一是成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人员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做到“多予、少取、服务、培优、赋能、提升”;二是加大政策奖励扶持力度,提高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
(二)完善梯度培育体系。一是针对制造业的短板和弱项,围绕《工业“四基”发展目录》和制造强国战略十大重点产业领域,聚焦具有师市辨识度的产业链和师市明确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巩固升级的优势产业,重点支持主攻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关键基础材料的中小企业,为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及关键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提供重要支撑;二是制定师市“专精特新”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及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建立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滚动培育库,并对“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的技术工艺、产出税收、用地能耗、安全环保等信息进行跟踪评估,每年认定一批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并予以财政支持。制定市级“隐形冠军”和单项冠军评价标准,每年认定一批培育企业,制定培育计划和措施,建立联系帮扶制度和财政支持措施。
(三)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一是推动现有企业研发平台升级为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机构,持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鼓励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建企业研究院、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二是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关键核心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组合;三是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牵头组织开展科技攻关,争取重点研发项目立项。例如:申报我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资金支持;对列入国家、省重点研发专项的,根据情况最高可给予1:1配套补助。
(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通。一是按产业链梳理“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荐参与重点产品和工艺“一条龙”示范应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对中小企业开放共享市场、创新、资金、数据等要素资源,打造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支持有实力的“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布局建设国内外研发中心、人才飞地;二是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编制产业技术路线图,建立“地图、清单、项目、成果”闭环工作机制,双向迭代断链断供清单,实现填补空白的核心技术重大成果。开展“揭榜挂帅”行动,每年发布5项关键技术需求榜单,推动供需双向揭榜,面向高校、科研院所等征集一批科技成果转移目录,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征集一批科技需求目录,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五)深化融资畅通服务。一是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清单机制,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打造专属信贷产品,加大信贷力度,优化相关服务。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利用行内交易结算、外部征信、税务、市场监管等信息,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投放;二是鼓励符合条件的主体发行企业债券投向“专精特新”发展领域,优先纳入师市企业债、公司债、债务融资工具重点企业发行库,实行“即报即办”,加快和简化办理程序。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集合票据进行融资,鼓励担保机构提供增信;三是鼓励通过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应收账款、存货、仓单等形式的融资,鼓励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市场拓展和风险防范方面的支持;四是探索设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组织开展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项目路演和投资对接活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投资规模。实施上市专项行动,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入库、指导、服务,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沪、深、北交易所上市、融资,研究制定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政策措施,形成覆盖企业股改、挂牌、上市全过程的政策支撑体系。
(六)加大服务支持力度。一是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定期组织召开“专精特新”新品发布会,鼓励其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国内、国际展会。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材料采购、资金融通、品牌嫁接等方面深度合作,每年开展不少于10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供需对接会;二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培育,做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梳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需求,推动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大力引进“高精尖缺”海外人才,在国家、省级及师市人才计划中对“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予以倾斜;三是鼓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数字赋能、供应链对接、投融资、技术创新、工业设计、市场开拓、管理提升、法律政策、引才育才等专业服务。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诉求机制,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设立天山北坡(石河子)“专精特新”企业服务基地,引入第三方高端服务机构,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力度。
(发言人:汪全勇 十一届市政协常委,民进石河子市委会副主委,石河子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