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们的故事
——国家级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30周年系列报道之二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22年06月08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本报特约记者 晏瑞一
1986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天津开发区时,为开发区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中国大地上掀起了开发区建设的热潮。1992年7月7日,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应运而生。
建区30年来,石河子开发区始终以开放的胸襟广纳群贤,积聚资源,以厚道和诚意,优化服务、招商引资。如今,这里商贾云集,厂房林立,环境优美,车水马龙。30年风雨兼程,30载春华秋实。一组组高歌奋进的创业旋律,一篇篇动人心弦的改革乐章,一幅幅锦绣壮美的创新画卷,绘就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而立之年的石河子开发区,已成为师市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正在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快步迈进。万丈高楼平地起,开发区30年的发展成就离不开第一批建设者的拼搏奋斗。在开发区成立3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创业者们的故事。
2002年4月10日,时任顶新国际集团的特派代表、顶益(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中国区公司董事长的赵慧敬为“康师傅”落户石河子一事专程来疆做前期调研。
赵慧敬一到石河子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在观光游览中,赵慧敬又对石河子垦区的榆钱发生了浓厚兴趣,每到一地都要在一些榆树前驻足良久。开发区管委会时任领导了解后得知,赵慧敬本是北方人,他的一位老姐姐非常爱吃每年开春之际的榆钱,而石河子当地的白榆榆钱,其色泽、口感和饱满程度都堪称中国榆钱上品。
开发区领导当即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赵慧敬在台湾的老姐姐品尝到石河子新鲜上好的榆钱。由于公务繁忙,赵慧敬很快便赶回天津顶新集团总部。
赵慧敬走后,开发区的同志却忙开了,几名工作人员分头去团场挑选榆树采摘榆钱,最终细选了一公斤白榆榆钱,分别以两个真空保鲜袋打包,里面还规范地放进了消毒的产品标签。
几天后,这两袋凝聚着石河子开发区人深情厚意的榆钱被开发区领导托人乘飞机带到在天津的赵慧敬手中。接到榆钱,赵慧敬激动不已,专门致电表示感谢。他说这次千里送榆钱使他对石河子开发区人的真诚有了最切实的体会。
随着顶益食品有限公司(康师傅)的落户,石河子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东大门彻底打开。随后,陆续有旺旺集团有限公司、华芳集团有限公司、宏远电子有限公司、大全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合盛硅业有限公司、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华兴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天山铝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相继落户。石河子开发区根据自身比较优势,走出了一条加快对内对外开放的新路子,成为知名企业在新疆投资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2002年底,石河子开发区在项目筛选时,将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确定为目标客户。但当招商人员前往杭州娃哈哈集团总部时,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说,集团没有在新疆投资的计划。但开发区的招商人员没有放弃,而是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对娃哈哈集团进行研究,形成娃哈哈集团发展战略报告、区域市场格局分析、产品市场前景预测、新疆和周边国家饮料市场调查、娃哈哈集团在石河子投资商务成本和经济效益分析的报告。凭着这些详实的投资报告,开发区终于叩开了娃哈哈集团的大门。
2003年6月,当开发区招商团队来到娃哈哈集团总部时,将近30万字的调查报告送到了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的面前。宗庆后感慨地说:“你们的报告很专业,你们就是娃哈哈在新疆的投资顾问,我们要去石河子看一看!”
娃哈哈能够顺利落地石河子开发区,这份30万字的报告功不可没。
服务是开发区创业的灵魂,“马上干”“立刻就要”“没有任何理由”这些普普通通的承诺、要求,折射出的是开发区人敢于担当、乐于服务、甘于奉献的精神内涵。开发区的创业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诚信做人、用心做事”的团队精神和“官员就是服务员”的服务理念。
在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30周年之际,开发区第一批创业者们火热的工作场景如在昨日。我们感受着他们的情怀、执着与坚守,在开发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开发区创业者们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将为每一个开发区人提供有益借鉴,这也是开发区在砥砺前行中得到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