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四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喜迎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下)

奏响乡村振兴曲 唱好村美民富歌

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28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9月15日,在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二六工镇红星村,种植户正忙着晾晒辣椒。                     梁洪涛摄
  秋光绚丽,金风送爽。天山南北,丰收的喜悦挂上各族群众的眉梢。这是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首个丰收季。千里沃野,氤氲出一幅醉人的乡村丰收画卷。
  跃上葱茏,再攀高峰。广袤农村,迸发着力量,也孕育着希望。
  今年以来,新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多维度发力,为“乡土”继续注入蓬勃生机和活力。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宏伟愿景,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路上,正逐步实现。
政策保障 健全衔接机制
  一颗颗熟透的果子挂满枝头,喀什地区莎车县伊什库力乡幸福村村民哈斯耶提·图如普看在眼中,满脸笑容。
  哈斯耶提是一名护林员,平日里负责果树的管护。在她的细心照看下,这片果林如今得以丰收,骄傲与自豪,不禁溢满心头。
  哈斯耶提虽脱贫摘帽,但却患有糖尿病,属于弱劳动力,存在返贫风险。当地政府通过社会保障兜底政策,为她提供了公益性岗位,确保有稳定收入。眼下,她家年人均纯收入已超过1万元。
  新疆健全保障到位、配套管用的政策机制,全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疆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政策,做到“八个不变”,实现“八个确保”,千方百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为了给脱贫地区、脱贫群众织牢更加严密的保障网,今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继出台促进就业高质量发展、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和巩固拓展教育、健康脱贫攻坚成果等50余个政策性文件,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制定《自治区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继续支持32个脱贫县执行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政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疆已安排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共计324.73亿元,实施项目3193个,目前已完工项目1838个。
产业兴旺 助农增收有方
  近日,和田地区洛浦县纳瓦乡巴什喀拉克尔村的200亩西红柿“红火”了起来。
  “这几天都在组织村民将西红柿采摘、分拣、装箱、装车,之后销往喀什、阿克苏等地。”洛浦县金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成飞说。
  洛浦县金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于今年3月在乡里的支持下,以土地流转的模式承包了200余亩地种植西红柿,带动当地村民50余人就业。
  “合作社就业的员工,每年的收益有2万多元,我们计划在2022年再扩大200余亩地,做大产业的同时,吸纳更多村民就业。”刘成飞说。
  莎车的万寿菊、于田的玫瑰花、皮山的食用菌、叶城的肉鸽、策勒的种兔……近年来,新疆各地突出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导向,不断发展壮大富民产业,形成“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一户一项增收项目。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活,则全盘活。“十四五”期间,新疆将坚持市场导向,立足特色资源,适应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用好优惠政策,强化脱贫地区产业后续长期培育。
与时俱进 拓宽“丰收”渠道
  从种几亩地就能累倒全家,到一人就可以管理千亩田,昌吉市榆树沟镇永进村村民马永虎在田间地头,见证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以前,父辈们种地耗体力耗精力,一年到头,却也挣不了多少钱。”他说,现在不同了,赶上了好时代,从种到收,全程有技术指导,还都是机械化,产量收入都有保障。
  这几年,马永虎通过和制种企业进行订单式合作,种植的制种玉米和制种小麦连年稳产丰收。
  如今,运用联合整地、精量播种、节水滴灌、测土配方施肥、无人机“一喷三防”、联合收割机收割等先进机械和技术,土地增收的潜力被进一步挖掘。
  时代大潮滚滚向前,革新了生产方式,亦改变了思维模式。“大家好!这是恰玛古粉、恰玛古干等产品,营养价值特别高……”在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直播间,阿恰勒镇吐拉村恰玛古种植户色买提·沙拉木通过短视频,向粉丝推荐恰玛古产品。
  去年7月,参加村里举办的第一批电商培训班后,色买提就学会了在电商平台出售农产品,不仅将自家种的恰玛古销售一空,还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
  农民“触网”,买卖两旺。
  近年来,新疆通过提升优化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转型升级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等一系列措施,不断拓宽农民的“丰收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疆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74.16亿元,同比增长30.36%。
  9月12日,村民在喀什地区莎车县伊什库力乡克什拉克村采摘万寿菊。                   阿扎提·玉素甫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