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 版:四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拾花献礼国庆节

■高永明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24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见证初心
建党百年
  1969年,我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在原农七师132团(现八师133团)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当时,农场正是“三秋”大忙时节。新中国成立20周年大庆就要来到了,团党委发出文件,号召全团各单位加快“三秋”生产进度,组织职工过一个有意义的国庆节。
  9月下旬,我所在的3连团支部书记、上海支边青年叶梅找到指导员顾银根表示,团支部在国庆节期间积极响应党支部号召,27名团员要做“三秋”生产先锋队,在国庆期间开展3天迎国庆拾棉花劳动竞赛,带动全连加快拾花生产进度。
  顾银根是退伍军人,平时工作起来天生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听到叶梅的建议后,他立即和连长赵振林商量,不但大力支持青年团员在国庆节开展拾花竞赛活动,而且要把这次国庆节拾花竞赛活动搞大。
  原来,顾银根和赵振林商量的计划是,请求团场“三秋”生产指挥部以团“三秋”生产指挥部的名义,邀请全团所有单位各选出本单位5名拾花能手,参加由3连组织开展的迎国庆拾花大赛。3连负责安排竞赛棉田,负责参赛选手3天的吃住,竞赛奖品也由3连负责筹备。团场“三秋”生产指挥部一听3连两位主官的建议,当即表示支持。他们一边向团主要领导汇报,一边起草开展这次拾花竞赛活动的通知,并嘱咐3连要切实做好竞赛中的安全和宣传工作,搞好伙食供应。
  国庆节当天,3连早早地在棉花长势最好、产量最高的3个大条田地头拉起大红横幅,插上彩旗和标语牌。横幅上的“以优异成绩向国庆节献礼”“比质量、比干劲、比速度,夺取竞赛好成绩”“开展拾花劳动竞赛,夺取“三秋”生产胜利!”的字样格外醒目。全团近20个单位,一下子组织了100余名拾花能手,在3连开展拾花竞赛。这样,100来个拾花高手,人人每天拾花成绩都在100公斤以上,一天就可以拿下一块大条田。一算账,把叶梅惊得嘴巴都合不拢,她这才感觉自己的劳动竞赛建议实在“小儿科”,暗暗佩服连长、指导员这算盘打得真精明,既给“三秋”生产指挥部出了点子,又巧借100多名拾花高手的力量,使3连提前完成拾花任务有了保障。
  竞赛期间,顾银根和赵振林不但提前安排司务长宰杀了好几头大肥猪,准备了充足的豆腐、粉条和蔬菜,给连队职工们分了过节肉,连队大伙房还连续三天给在棉田里紧张拾花的选手们送去红烧肉、大白馒头。顾银根还带着文教、统计等人,分别挑着绿豆汤,一碗一碗地送到参加竞赛的拾花选手面前。第一天比赛收工过秤时,顾银根拿起铁皮喇叭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所有参加这次拾花竞赛的选手,3天总拾花成绩排在前6名的,每人奖励一张自行车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在农场职工眼里,就是遥不可及的交通工具,别说买一辆自行车起码要花半年工资,一般人就是有钱,也没有地方买。原来,为激发大家的拾花热情,赵振林和顾银根早就提前央求团部大商店的经理,想方设法采购了6辆自行车,供拾花前6名的选手选购。得到这一消息后,第二天,选手们拾花热情更加高涨了。
  庆祝新中国成立20周年,132团“三秋”生产指挥部在3连组织开展的“迎国庆拾花劳动竞赛”活动,不但得到团机关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当时的团政委徐学成、团长王金波也赶到拾花现场给拾花高手鼓劲加油。比赛结束时,3连不但给总拾花成绩排在前6名的选手奖励了自行车票,同时给所有参加拾花劳动竞赛的选手发了一件印有“迎国庆劳动竞赛”字样的白汗衫和5条肥皂。
  如今,兵团棉花种植从播种到收获,早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一辈团场职工挥洒汗水参加拾花劳动的紧张场面,仍然让人难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