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荒野奔跑,荆棘丛中追逐梦想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9月24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诗,是我生活的一面镜子,它并不能照出我生活的全部,但它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灵魂深处。”说起诗歌,徐丽萍眼睛里闪烁着光:“这些闪烁着灵感的文字拯救了我,把我带向梦想的彼岸。”
  出生在莫索湾垦区148团一个连队的徐丽萍,现在回忆起那个连队,还是充满美好的回忆:“迄今为止,我感觉我出生的那个连队是最美好最纯净的地方。”她笑称自己是童话里贫苦人家的女儿,很小就体会到劳作的辛苦。
  “我是伴随着泥土长大的孩子,乡村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色,蕴藏着多少动人心弦的诗行。”小时候的徐丽萍常常在荒野里奔跑、玩耍,她能听到芦苇、芨芨草、牵牛花的歌声,她能看见无边的麦浪、沙丘上满天溢光流彩的繁星……乡村真是一座富丽堂皇的精神宝藏,花非花,树非树,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充满了感情与灵性。她的童年像生活在一个童话的世界里。
  童年的生活经历,是命运的伏笔。早慧的徐丽萍12岁那年,懵懵懂懂地推开了诗歌之门。在连队土坯房里,伴着昏暗的煤油灯,她写下了第一首诗。从那之后徐丽萍被“诗歌女神”引领着,踏上了漫漫的诗歌创作之路。
  “我想我天生和这群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的小精灵们有缘。它们把我带到了另一重天地,把我从世俗与琐碎中拯救出来,让我脱胎换骨成为另一个人。”徐丽萍宠溺地称文字为“精灵”,还说文字精灵施展魔法让她喜欢上了做梦。
  每每梦醒时分,徐丽萍就开始捡拾残存的梦中记忆,指挥这些文字精灵串联起来,藏进枕头下的小本子里。“我爱写字,在那些绿色田字格的本子上写呀写!”徐丽萍喜欢写字时的自己,像一个农民在田野中劳作,能倾听鸟语,能闻到草香,美妙的感觉像是一场梦,她幸福地沉浸其中。
  直到有一天,她的同桌发现了她写的诗,鼓励她向《石河子日报》投稿。彼时,她16岁,经多次投稿,终于,《石河子日报》刊登了她的第一首诗,这更激起了她的创作热情。
  初中期间,徐丽萍的语文老师许文群为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要求每个学生写日记,这种习惯被徐丽萍保持了三十多年。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这种练习与积累为徐丽萍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期间,徐丽萍的语文老师王中华发现了徐丽萍的写作天赋,就鼓励她多读书,并经常把世界名著借给徐丽萍读,并让她写心得体会。假期,王中华给徐丽萍借了20多本书,让她认真读,这使徐丽萍在诗歌创作上又有了很大的进步。仅在高中阶段,她就陆续在《石河子日报》上发表了二十多首诗。
  徐丽萍清楚地记得,有一天王中华拿着一本培根的《论人生》说:“这本书特别好,你能帮我抄一下吗?”她顺便递给徐丽萍一个笔记本,徐丽萍默默地接受了。在后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徐丽萍十分用心地抄写这本书。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中指竟磨出了一个水泡,但抄写一刻也没有停。当徐丽萍把整本书全部抄完交给老师的时候,心里萌发了写一本自己的书的念头。
  后来,徐丽萍又抄写了泰戈尔的《飞鸟集》《泰戈尔诗选》等好几本书。正是在这种抄写中,更坚定了徐丽萍创作的目标和理想。她知道文学创作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只有勇于探索的人,才能到达辉煌的巅峰与幸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