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锣轰野猪
石河子日报
作者:高炯干
新闻 时间:2021年05月22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高炯干
垦荒之初,“老鸹窝”(今石总场)是一片苇湖荒滩。那里野狼、野猪出没,不时攻击入侵它们领地的垦荒者,还伺机偷吃庄稼。
那时各连队都有枪支,人们对猎杀野物也很感兴趣,毕竟不仅能为大伙改善生活,而且可以展示枪法。那一年,有一头被打伤的野猪报复伤人,有人被它咬伤了屁股,有人被它咬断了腿骨。一时间各连队风声鹤唳,谈野猪色变。上级通知各单位要提高警惕,集体工作,不要单独行动。
到了秋天,更是野猪横行,糟蹋粮食的时候。野猪够不到苞谷棒子吃,就把苞谷秆压折,啃食倒在地下的穗子,把一个苞谷棒子啃上一口两口,然后继续向前骑压。有时野猪就把苞谷压倒几十上百米,特别是成群的野猪经过后,压倒的苞谷秆就是一大片。残损的棒子,抛洒的苞谷粒随处可见。这样糟蹋粮食,真是让人气愤无比。不得已,各连队都成立了护秋队,对野猪大打“人民战争”。
有一天,1连连长派从河南支边的壮年人吴杰带着小青年时学祥护秋。连长叫他们带上枪,吴杰却说:“我们都没当过兵,不会使那玩艺。”连长说:“不带枪可是危险啊!”吴杰仍坚持自已的想法。
为了防身,他们二人各带了一把铁锹,又向俱乐部借了两面大锣,就去上夜班了。到了“阵地”,两人在野猪蹄印多的地方,选择有利地形挖好“掩体”埋伏下来。半夜,苇湖里有了动静,声音越来越大,“忽忽啦啦”,听声音并非“散兵游勇”,而是“集团行动”。等到“敌人”接近苞谷地边时,吴杰说:“打锣!”锣声一响,老吴跃出“掩体”,拿着铁锹扬土,制造“硝烟”,并大喊大叫。时学祥敲着锣紧随其后,也用铁锨扬土,并大声呼喊。野猪受到惊吓,纷纷逃回苇湖。有个别“亡命之徒”冲进苞谷地,压倒了几株苞谷秆,匆匆叼走一个棒子,掉头逃回老窝。
好不容易捱到天大亮,该下班了,两人才松了口气:“老吴,咱们咋不要枪呢?”“傻小子,就是要杆枪,你我能对付了这么多野猪吗?这野猪报复性极强,只要一枪打不死,它就会不顾一切向你冲来。它那蛮劲,它那獠牙,无论咬住你哪儿,都得筋断骨头折。我们只要把它们轰跑,不糟蹋我们的庄稼就完成任务了,何必非要搞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呢?”
时学祥听了,伸出大拇指说“高”。那时,大家还缺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但老吴这异常理性的举动,避免了一场人与兽之间无谓的流血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