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 版:二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战略型管控的前瞻眼光

——天业集团推进国企改革系列报道之三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3月25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融媒体中心记者 蒋辉 通讯员 范旭

  企业要做大做强,发展和管控缺一不可。2020年,天业集团结合企业实际,紧扣发展目标,做出了建设战略管控型集团总部的决策。
  “抓大放小”,是这一管控模式的特点、即集团总部负责整个集团公司的战略规划和战略协调、资产管理与资本运作、班子建设、绩效考评等,一般不从事具体的业务活动。而各分子公司的生产经营等具体事务则由自己掌控。国际上不少知名企业集团采用的都是这种管控模式,如壳牌石油、飞利浦、丰田、松下等。
  从2020年开始,天业集团根据建设战略管控型集团总部的需要,对集团总部实施“六定(定机构、定职数、定员额、定机制、定薪酬和定任期)”和“去机关化”改革,将24个职能部门、157名工作人员压减到5个职能部门、38名工作人员,压缩率为79%。
  通过改革,部门职能全面优化,更加聚焦于政策研究、资本运作、战略管控、投资分析等核心职能上,实现了由管生产经营向管资本运营的转变、由事务管理型向战略管控型的转变。
  按照市场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的导向,集团又着力优化董事会人员配备,选聘了三名外部董事充实董事会决策力量,确保董事会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和行业背景,提升了科学决策水平。
  为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天业集团按照“激发活力、放活管理”的思路,全面打破运行了十多年的热电、化工、电石等分产业治理模式,着力转变分子公司依赖产业党委、集团党委做决策、谋发展的“等、靠、要”思想,要求各级子公司党委、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治理体系应建尽建,管理人员配齐配强,形成权责对等、有效制衡、协调运行、高效运转的法人治理模式。
  集团公司还聚焦完善公司章程,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明确“三会一层(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管理权责,压实管理责任。党委会依据《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严格落实重大事项前置研究讨论机制;董事会依据法定程序和公司章程等规定决策重大事项,企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成效持续提升。通过制定执行法定代表人管理制度、监事会工作制度、监事委派工作制度等,全面提升公司“三会一层”履职行权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制衡性。
  目前,集团公司正以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为契机,广泛开展对标提升管理行动,围绕进一步明确“三会一层”权责清单,健全建强“三会一层”治理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风险防控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多年来,天业集团坚持优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机制,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防范的步伐不曾停歇。
  集团公司成立了风险评估委员会和风险防控领导小组,集团及各分子公司的投资、资产处置、股权处置等重大项目,都要经过委员会及领导小组评审。
  近年来,集团公司进一步建章立制,确保“全流程”“无漏洞”防范。制定出台了《天业集团投资管理办法》,对企业投资涉及的研究、决策、审批、报备、中止、终止、实施后评价等环节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实现全流程严格管理;制定出台了《天业集团资产管理办法》,落实监督权,规范处置权,确保资产交易决策、审批、报备、交易等全流程依法合规、公开公平,严格防止暗箱操作等情形的发生,保障国有资本权益。
  统计近三年股权及资产交易,天业集团累计完成汇业公司、仲华矿业等股权/资产交易63笔,均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要求在新疆产权交易所、北京产权交易所等平台完成,涉及资产账面价值3.67亿元,评估值4.94亿元,挂牌价格5.39亿元,成交金额5.39亿元,实现增值1.71亿元,增值率为46.64%。
  目前,天业集团正在聚焦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突出企业改革、重大投资、产权变动、招标采购等改革发展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全程监督,强化风险防控管理。
  抓大放小的战略型管控和审慎的风险防控为天业“航母”乘风破浪保驾护航,使天业集团做大做强有了“胆气”。
  目前,天业集团正全力打造创新能力强、品质服务优、国内领先的产业集团,以谋划实施100万吨/年PTA项目、50万吨/年PBAT项目为契机,积极同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央企业推进合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