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十三五”师市工业经济发展成就综述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德智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2月09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驻足回眸,五年一瞬。
  五年,是一个时间刻度,更是一次发展跨越。回眸“十三五”的五年,师市工业经济一路风雨一路歌,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抢抓机遇,在挑战中砥砺前行。

  工业稳增长成效明显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十三五”以来,在经济下行、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环境资源约束等压力下,师市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新变化,主动调结构转方式,强化安全、细化环保、深化改革,着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打造重点产业链,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向高质量、特色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效推进。
  五年来,工业助力师市经济社会稳步发展。2020年,师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91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61亿元,与“十二五”末相比分别增长15.7%和13.9%,“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3%和2.6%;工业占师市GDP的比重达到30%,工业增加值总量位居兵团第一位。2020年底,师市规上工业企业139家,较2015年增加了7家,其中,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企业2家,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5亿元,五年累计实现200.7亿元,比“十二五”增加了67.7亿元;规上企业总资产1623.7亿元,较“十二五”末增加454.7亿元,工业经济已经牢牢占据主导地位。
  “十三五”期间,师市持续加大项目服务力度,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逐步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对技术改造和新材料产业的投资力度。“十三五”期间,师市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6.7亿元,占师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46%。2020年,师市工业投资中民营资本占71%,较2015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新材料产业投资力度加大,技改投资加强。2020年,师市碳基新材料、硅基新材料、铝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占师市工业投资比重达66.7%;师市工业技改投资10亿元,占工业投资总额的15%,产业升级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主导产业形成集群增长态势 工业经济腰杆强壮
  碳基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由天业集团担纲,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已形成年产140万吨聚氯乙烯、100万吨烧碱、245万吨电石生产能力,自主研发的煤制合成气生产乙二醇、1,4丁二醇项目相继投产,具备了年产95万吨乙二醇、20万吨1,4丁二醇的产能,建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基地,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工作均走在了同行业前列。2020年,碳基新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4亿元,同比下降1.6%。
  硅基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成长起来了以大全新能源为代表的多晶硅、以合盛硅业为代表的工业硅、以天科合达为代表的碳化硅材料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从工业硅到工业硅粉、三氯氢硅、硅烷的多晶硅材料光伏产业链,从硅粉到碳化硅单晶片、第三代半导体的光电产业链,形成了年产7万吨多晶硅、32万吨工业硅、9.5万吨碳化硅、3万片碳化硅晶片的产能。2020年,硅基新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8.5亿元,同比增长21.5%。       (下转三版)
(上接一版)
  铝基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成长起来了以天山铝业、西部宏远电子、众金电极箔、鑫磊光电科技等一批自主研发能力强的铝材料企业,形成了年产140万吨电解铝、2200万平方米电极箔、900万毫米蓝宝石晶锭产能,从铝锭到高纯铝、电子铝箔、电极箔,从超高纯铝到高纯氧化铝粉、蓝宝石晶棒,从晶片到LED新型半导体材料的高性能铝基电子材料产业链初步成形。2020年,铝基新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9.4亿元,同比增长7%。
  纺织服装产业规模扩大。“十三五”期间,聚集了如意、唐成、睿盛、银河纺织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现有环锭纺153万锭,气流纺3万头,大圆针织机158台,剑杆织机295台,其中大型提花织机填补了疆内空白,配套建设了印染、后整理项目。建成“纺纱—织布—印染—成衣”产业链,成为疆内纺织服装产业链最全的棉纺织产业基地、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棉纺生产基地。2020年,纺织服装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5亿元,同比下降13.6%。
  食品加工业加速拓展。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24家,聚集了康师傅、娃哈哈、旺旺、燕京等11个知名品牌,生产品种涉及方便食品、肉制品、乳制品、番茄制品、饮料、酒类等,现各类食品年加工能力达到215万吨。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西部牧业成为新疆第一家获得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资质的企业,众多中小微企业开发了番茄红素、葡萄籽油、番茄油、棉籽蛋白等系列新产品。2020年,食品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9.2亿元,同比增长20%。
  能源产业基础雄厚。主要以天富集团为主力,集发、供、调为一体,水电、火电、光伏生物质能源并举的电力体系。以220千伏骨干电网、110千伏辅助电网的石河子局域网架,覆盖垦区所有农牧团场,城市配网实现与辖区电源互济互补。现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704.6万千瓦,为师市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0年,能源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3.7亿元,同比增长12.1%。

  工业和信息化融合步伐加快 绿色发展深入推进
  “十三五”期间,师市坚持实施“互联网+工业”专项行动。一批两化融合项目相继建成。天富集团所辖变电站“集中监控—区域维操—少人值守”运行管理模式建成;如意纺织“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实现落地,数字化智能纺纱车间建成投运;天山铝业“工业园管控一体化平台”系统投运;天业互联网+氯碱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协调制造项目一期工程竣工。建成12个智能车间、10个自动化生产线、7个信息化交易平台;完成“两化融合”贯标企业4户;新建产品质量追溯系统5条。天富集团“天富公共云”、天山铝业“双活数据中心”项目基本建成,天业集团“云数据中心”工程建设启动。天业集团“氯碱智能工厂”获国家“氯碱智能工厂试点示范”,大全新能源“多晶硅智能工厂”获国家“多晶硅智能工厂试点示范”。明确了师市在自治区率先开通5G业务及应用的工作目标,2020年促进建成372个5G基站。
  “十三五”期间,工业投入环保资金3亿元以上,65家排污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备264套,所有3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提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431家“散乱污”企业完成治理、10台10万千瓦级电力机组和9台电石炉关停;累计51家工业企业完成节能规划和节能诊断;依法依规退出煤炭81万吨、日产800吨番茄酱等过剩产能,压减水泥产能40万吨;市区重点工业企业扬尘原料堆场全覆盖限期实现。“年产2万吨氯化高聚物项目”、“棉染废水快速处理盐、水回用绿色关键工艺系统集成项目”获工信部绿色制造集成示范项目。天伟化工、大全新能源获工信部绿色工厂认定。天业集团连续9年荣获石油和化工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师市被国家工信部评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下一步如何干?师市工信局局长程丛杰表示,师市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引,依据自治区、兵团、师市有关“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性文件,包括兵团、师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着力围绕师市打造“七中心一枢纽”战略定位,在确定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布局以及工作重心、任务上充分贯彻落实师市确定的发展理念和方略。《规划》首先对“十三五”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对当前国际、国内、新疆形势进行了分析阐述;综合分析了师市的区域特色发展优势,提出了“十四五”发展思路、战略选择、发展原则、发展目标。从“优化新体系,力促产业发展动能转换”、“统筹新空间,提高师市产业承载能力”、“推进新部署,贯彻工业转型升级方向”三个重点方向阐述“十四五”工业规划的实现路径。
  图为,全疆地区具备全程多式联运功能的大型物流枢纽——新疆天业集团物流物流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