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 版:一版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本版导航 各版导航 视觉导航 标题导航 以往报纸

奏时代强音 聚发展合力 铸奋进之魂

——2020年师市宣传思想工作综述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睿睿

石河子日报 新闻    时间:2021年02月09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标注历史坐标的时间点,总让时代的精神底色熠熠生辉。
  2020年,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凝心聚力的大考中开启。越是大战大考,越是要鼓舞士气,凝聚精神力量。
  每一步,来之不易。每一步,万众一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师市宣传思想战线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兵团和师市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正确方向,把握舆论导向,让党的声音成为战“疫”最强音,凝聚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每一步,脚踏实地。每一步,铿锵有力。
  党的工作重心在哪里,群众的关切在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就在哪里。师市宣传思想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新疆工作总目标、履行兵团职责使命,紧紧围绕师市党委中心工作,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引导师市广大干部职工群众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
  奏时代强音,聚发展合力,铸奋进之魂,这是时代赋予宣传思想工作的特殊使命。
  2020年,师市宣传思想工作以更响亮的主旋律、更强劲的正能量、更突出的新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奏响了前进的冲锋号。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一篇篇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报道,让石河子在互联网上不断刷屏;一条条增“颜值”提“气质”的创新举措,让师市上下劲吹美德之风、文明之风……
  高举旗帜,时代强音掷地有声
  旗帜引领方向,方向凝聚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同耀眼的火炬,照亮前行的道路。师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持之以恒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教育职工群众、指导工作实践,不断坚定同心共筑中国梦、建设美丽石河子的理想信念。
  理论学习是通往真理最近的道路。2020年,师市上下大兴学习之风。全年师市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4次,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0次以上,强化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规范化建设,提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针对性、持续性和有效性,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示范,带动党员干部学习。师市还不断提高“学习强国”平台的使用率,做到党员使用全覆盖,“学习强国”平台日活跃度达万人。
  理论宣讲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师市在开展宣讲中回应人民关切,用心宣讲、用情服务,真正使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师市加强宣讲骨干培训,组建师市党委理论宣讲团、师市党委理论宣讲分团、青年讲师团、“五老”宣讲团、基层宣讲团,深入团场、镇、街道、连队(村)、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民族团结教育等宣讲活动,师市上下迅速掀起学习热潮。师市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访惠聚”驻连(村)工作队作用,层层开展宣讲,推动宣讲内容进基层、进群众,全年共开展宣讲512场次。
  军垦精神在一代代石河子人的血脉里流淌,师市宣传思想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思想引领,弘扬军垦精神,勇于制度创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光辉历史,自觉践行初心使命,做为群众、勇担当、多奉献的新时代党员。
  抓深化研究,让军垦精神与时俱进。师市深化军垦文化资源研究、发掘、保护、利用,设计制作了“石河子军垦1950文化公园主题雕塑”等一批以军垦地标、军垦文化为主题的城市雕塑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出版了《共和国军垦名城》纪念邮册和《军垦故事集》等一批图书。军垦博物馆成功入选中宣部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红色基因库项目,成为全国首批15家试点单位之一。
  抓深化宣传,让军垦精神深入人心。师市以石河子开发建设历史为主线,以典型场景、典型人物为重点,规划打造了以兵团军垦博物馆、军垦第一连、红山文旅小镇、147团小李庄、148团莫索湾屯垦展览馆、150团军垦纪念馆等为主体的“军垦文化采访线工程”,集中展示师市独特的军垦文化魅力。
  抓深化融合,让军垦精神落地生根。师市认真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文化润疆”工程要求,讲好兵团故事,深度融合军垦精神、老兵精神和胡杨精神,统筹整合红色文旅发展资源,把红色文化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打造独特的军垦文化品牌。
  宣传创新,汇聚强大发展合力
  攻坚的时刻,呼唤思想引领;奋进的征程,更需步调协同。师市宣传思想战线有效整合新闻资源,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着力讲好石河子故事,传播好石河子声音,不断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态势,促进师市形成强大的高质量发展合力。
  加快媒体融合,强化采编队伍建设。针对师市融媒体中心队伍建设实际,组织专业知识培训,帮助媒体人员成长为全媒体新闻人才,满足选才用才需求,适应新时代融媒体发展。全年共举办增强“四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各类培训班30余场(次),参训人员205人。
  强化正面宣传,正向发声。师市认真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兵团党委七届七次、七届八次、七届九次全会精神,师市党委八届十四次全会精神宣传,精心组织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全面依法治国宣传,使党的声音及时有效传达到千家万户。
  统筹宣传资源,集体发声。师市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把石河子19家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全部纳入师市宣传阵地。疫情防控期间,师市整合各类宣传资源,统一部署、集中发声,及时将疫情防控措施、民生保障举措、物资储备情况告之于众,安抚民心,消除恐慌。
  创新宣传手段,立体发声。师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主动适应新时代受众需求,加大以短视频、H5为代表的新媒体产品制作、刊播力度。疫情防控期间,师市各媒体及平台共发布原创和转载各类信息12000余条,发布抖音短视频300余条,宣传疫情防控常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普及健康生活观念,树立文明生活理念。
  统筹内宣外宣,全面发声。师市加大外联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新闻单位支持,最大限度地把八师石河子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经验推向全国。中央及区外媒体共刊发反映石河子经济社会发展的稿件248篇(幅),仅新华社发稿就22篇。其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新华社在客户端集中推出反映师市“十三五”期间工业、农业、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商贸流通、医疗卫生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稿件6篇。
           (下转三版)
(上接一版)
  服务群众,文明滋养奋进之魂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底色。师市宣传思想工作突出价值引领,深耕成风化人“文明沃土”;通民心,达民意,服务群众,以文明美德滋养奋进之魂。
  道德之根,其固如磐。印发《八师石河子市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实施方案》和《八师石河子市学习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方案》,以学习贯彻落实两个《纲要》为牵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公民道德建设为重点,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基层、融入生活。道德之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民族之魂薪火相传、代代守护,理想信念根基不断巩固。
  榜样之花,灼灼其华。坚持选树群众身边可学可信的先进典型,推选宣传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推荐表彰道德模范,让市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开设《“战疫”故事》专栏,推出50位履职尽责、守护平安的基层党员群众,制作援鄂抗疫英雄海报63幅,集中在电视、网络、电子屏推出,形成全社会礼赞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正是他们,把榜样变成鲜活的形象,励人心志、催人奋进。
  文明之树,其叶蓁蓁。文明创建提升“颜值”,制定《师市文明团场(镇)、文明连队管理办法》,修订《师市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和《文明校园测评体系》,坚持为民、利民、惠民、乐民、育民的创建原则,规范创建工作流程,落实动态管理要求,全年针对文明城市、文明团场(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连队创建的不同特点,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和督导检查,文明创建持之以恒,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内外兼修提升“气质”,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目标,全力推进师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建成1个中心、20个所、426个站,打造12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公园、游园。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文明新风吹遍每个角落。共建共享提升“福祉”,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负责人及业务骨干开展网上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和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水平。持续开展党员“双报到”活动,以党员为主体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全面开展,引导激励人们把参与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文以化人见行见效,文明阳光让戈壁明珠更加璀璨,全社会不断向上向善、向美向暖。
  回首过去,脚步坚实有力,展望未来,前路任重道远。师市宣传思想战线肩负光荣使命,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师市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推进文化润疆中最大限度凝聚人心,以更加高昂奋进的精神状态,不吃老本、再立新功,助力师市“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