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农民丰收节”垦区欢唱丰收歌
本报记者 焦亚峰
石河子日报
作者:
新闻 时间:2018年09月26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近日,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广大农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央决定,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顺应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新期待,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汇聚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华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农民丰收节”作为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宣传展示农耕文化的悠久厚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发端的。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增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决心和信心。
9月23日,是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时节,垦区广袤的田野上铺展着五彩的丰收画卷:银白如雪的棉花,红烈如火的辣椒,紫嘟嘟的葡萄……在团场配套改革后的第一个“三秋”里,广大职工忙碌在田间地头,怀着喜悦的心情收获着累累硕果,感受改革带来的喜人变化。9月23日,本报记者走进丰收的田野,用相机拍摄下一个个丰收的画面,展现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里动人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