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认证于无形”彰显老龄服务升级
石河子日报
作者:刘胜
新闻 时间:2018年09月05日 来源:石河子日报
刘胜
据7月11日《石河子日报》报道,人社部7月5日召开专题发布会,要求全面取消领取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不再要求参保人在规定时段到指定地点进行集中认证。目前,各地正抓紧组织实施,全面停止了集中认证工作。
社保待遇资格集中认证“作古”,对广大老年朋友来说的确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每年,大批老年人都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集中认证,这样才能正常领取养老金等。这给不少在异地居住的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笔者就亲见,一对去新马泰旅游的老年伉俪未及尽兴便匆匆返回,原因就是“怕错过了认证日期”,集中认证对老年生活的影响可见一斑。
大批量、高强度的集中认证给认证单位也带来了不小的工作压力。一位社区工作者告诉笔者,每年集中认证的一个月时间里,社区每天人头攒动,排队认证很常见。同时,还带来了居民等候时间长、办公秩序受影响等一系列恼人的问题。“寓认证于无形”是社会公众和认证单位共同的诉求。
如何“寓认证于无形”?在7月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给出的答案是:全面开展信息比对认证服务。运用人社部门建立的全民参保登记库、持卡人员数据库等数据资源,开展数据比对;同时与多部门在人口管理、殡葬、就医及乘坐飞机高铁等实名验证场景中进行信息共享,以分析、核实参保人员领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资格。对异地居住的人员则通过推广基于互联网的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手机APP远程认证等服务渠道,就地就近即可完成认证。
不难看出,游部长这一揽子答案的核心就是“大数据”。众所周知,在信息时代,已经不存在所谓的“信息孤岛”,所有的事物都能通过各种信息流实现“万物互联”,包括老龄服务在内,所有的社会公共服务也不能置身于事外。“大数据”的精要在于格局,只要将多部门的信息平台加以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再辅之以健康体检、文体活动、走访慰问等方式进行认证,“寓认证于无形”就能从愿景变为现实。
在集中认证现场,来认证的老年居民和认证方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共同认知——“证明本人还活着”。坦率地讲,这种认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老年朋友的获得感,取消集中认证,变有形认证为无形认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认证者有尊严地领取各项社保待遇。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对老年朋友体贴入微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老龄服务理念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和认证方式的技术升级一样值得肯定。